在工业生产与生态保护平衡发展的今天,超低排放一体化监测站正成为企业环保达标的核心装备。这类设备通过多参数实时监测,为钢铁、电力、水泥等行业提供精准的排放数据支撑,助力企业绿色转型。
技术上,主流监测站采用紫外差分吸收光谱等专利技术,可实现 SO₂、NO 等气态污染物 30mg/m³ 以下的超低量程测量,精度控制在 1% 以内。全程高温伴热设计避免了烟气冷凝造成的测量偏差,配合无运动部件的稳定结构,确保设备在高温、高湿等复杂工况下仍能持续运行,零点漂移控制在≤±2% F.S./24h 范围内。
功能方面,监测站实现了 "测 - 控 - 传" 一体化。除常规气体参数外,还可拓展 NH₃、CO₂等因子监测,并同步采集烟气温度、压力、流速等关键数据。智能化升级后,部分设备已支持远程校准、反吹控制等操作,数据通过 HJ 212 等协议实时传输至监管平台,满足环保部门 "三同时" 动态管控要求。
在钢铁行业,某四川企业通过部署 43 套空气质量微站和 70 套扬尘监测仪,实现了 TSP、PM2.5 等无组织排放的全方位监控。而在热力公司的应用中,监测站凭借 NO₂直测法精准捕捉氮氧化物细微波动,为低氮燃烧工艺优化提供数据依据。这些案例均符合《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》等最新标准要求。
从车间到云端,超低排放一体化监测站不仅是环保达标的 "通行证",更成为企业优化能耗、降本增效的智慧工具。在 "双碳" 目标指引下,这类设备正通过数据赋能,推动传统工业向绿色制造转型,为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。
金叶新闻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