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广阔的农田中,常常能看到一些并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设施 —— 田间农业气象监测站。这些监测站虽个头不大,却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,堪称农田里的 “智慧大脑”。
田间农业气象监测站由多个部分构成。传感器是其核心部件,包括温度传感器,能精准测量空气与土壤的温度,要知道,不同农作物在各个生长阶段对温度都有着严格要求,像水稻抽穗期,适宜温度范围很窄,合适的温度数据能助力农户科学管理;湿度传感器,可实时感知空气湿度与土壤湿度,湿度条件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影响巨大,及时了解湿度状况能提前预防病虫害;光照传感器也不可或缺,光照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,通过它农户能合理调整种植密度,保证作物采光充足。此外,还有风速风向仪、雨量计等,全方位收集气象信息。数据采集器则负责汇总和初步处理传感器传来的数据,通讯模块再将处理好的数据,借助无线(4G、LoRa 等)或有线方式,传输到云端平台或农户的手机 APP 上,供电系统保障整个监测站稳定运行,太阳能供电因环保、便捷,在野外农田应用广泛。
监测站功能强大。它能实时、精准采集各类气象数据,为农户提供第一手资料,让农户随时掌握农田 “动态”。还具备预警功能,系统内置农业气象模型,结合历史数据与作物生长周期,提前预测干旱、洪涝、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。一旦气象数据超出正常范围,会立即通过短信、APP 推送等形式向农户发出警报。比如土壤湿度持续降低,接近干旱阈值时,及时提醒农户灌溉;预测到强降雨,农户便能提前做好排水准备,减少农作物受损风险。
其价值更是不言而喻。为农户决策提供有力支撑,通过分析长期积累的数据,农户能知晓不同季节、不同作物生长阶段的最佳气象条件,进而精准安排播种、施肥、灌溉、病虫害防治等农事活动,提高农作物产量与质量。还能有效节约资源,精准的气象数据让农户按需进行灌溉、施肥,避免资源浪费,降低生产成本,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。同时,增强了农业抗风险能力,借助监测站预警,农户提前应对气象灾害,减少损失,保障粮食安全。田间农业气象监测站正助力农业迈向现代化、智能化,为农业丰收筑牢根基。
金叶新闻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