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研究中,土壤墒情的精准监测至关重要。土壤管式墒情监测站作为专业设备,正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。
土壤管式墒情监测站通常由监测管、多层传感器、数据采集终端和传输系统构成。监测管一般采用耐腐蚀的 PVC 或不锈钢材质,垂直埋入地下,深度根据需求而定,从几十厘米到数米不等,常见于农田、果园、林地等区域。它不仅能保护内部传感器,还为其提供稳定的测量环境。
多层传感器沿着监测管不同深度分布,少则 3 - 5 层,多则 10 层以上。这些传感器运用高频电容式或时域反射技术,可精准测量所在土层的体积含水量、温度等参数。比如在农田里,它们能分别布设在作物根系的浅层、中层和深层,全面反映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水分吸收状况。
数据采集终端安装在监测管顶部,通过线缆与各层传感器相连,定时采集并存储数据。其内置的智能芯片会对原始数据进行初步处理,剔除异常值,保证数据准确性。之后,传输系统借助 GPRS、4G 或 LoRa 等无线通信方式,将数据实时发送至云端平台,方便用户通过电脑、手机 APP 随时查看不同土层的墒情数据和变化曲线。
管式墒情监测站功能多样。在农业领域,它助力农民精准灌溉,依据土壤墒情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,避免水资源浪费,同时有助于预测农作物产量。在生态领域,可用于监测森林、草原土壤墒情,为森林防火、草原生态保护提供数据支持;在地质灾害预防方面,能通过监测土壤水分变化,对山体滑坡等灾害进行预警。
从性能参数看,土壤水分测量范围一般为 0 - 100% RH,测量精度可达 ±3%(0 - 50%);土壤温度测量范围在 - 40℃ - 85℃,精度为 ±0.5℃。设备具备防水功能,防水等级可达 IP67,部分产品还采用低功耗设计,支持太阳能供电、220V 供电及内置长效锂电池持续供电等多种外部供电方案。
土壤管式墒情监测站凭借其独特设计和强大功能,在诸多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,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依据,助力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迈向精准化、智能化。
金叶新闻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