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农业生产中,虫害一直是困扰农民的一大难题。传统虫情监测方式耗费人力且准确性低,如今,物联网虫情测报系统的出现,为农业带来了新的希望。
物联网虫情测报系统主要由虫情监测设备、数据传输网络、云平台及智能决策系统构成。虫情监测设备通过光、电、数控技术实现诱虫、杀虫、分装等功能。利用害虫对特定光源的趋性,将其诱捕后,通过远红外装置快速处理虫体,既能防止腐烂变质,又能保留形态特征。高清摄像装置会对虫体进行拍照记录,再由传送带将虫体运输至收集处,同时排水装置排出雨水,保持设备内部清洁。
数据传输网络利用无线传输技术,如 Wi-Fi、蓝牙、LoRa 等,将监测设备采集到的数据快速传输至云端。云平台则对这些数据进行存储、处理和分析,运用人工智能、机器学习等技术,结合大量历史数据和实时环境信息,实现害虫种类和数量的自动识别,预测虫害发生趋势。
该系统优势显著。实时监测功能使农户能 24 小时掌握田间虫情,信息及时准确。自动化处理和智能识别技术大大提高了监测效率与准确性,避免人工判断的误差。一旦害虫数量超过预设阈值或出现新害虫,系统会立即发送预警信息至农户手机或电脑终端,便于迅速采取防治措施,减少损失。此外,系统还能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,为农户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,并且农户可通过终端远程查看数据、接收预警、调整监测参数,实现远程精准管理。
目前,物联网虫情测报系统已在多地应用。在某绿色防控示范区,部署该系统后,农药使用量减少 25%,作物优果率提升至 95%。黑龙江省通过 “网格化” 监测体系,实现 2.5 亿亩耕地全覆盖,大大提升了虫情监测与管理效率。
随着物联网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融合,物联网虫情测报系统将更加智能、精准,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,助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。
金叶新闻资讯